换个方法继续催
编辑: 时间:2019-07-01
要说催眠,现在对催眠有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大家对催眠的了解也是越来越科学,所以就想说一下自己对催眠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朋友们一点帮助。
要说催眠,首先想谈一下自己对催眠流派的一些看法。我所谓的流派呢并不是哪家哪派的催眠技巧、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是对催眠的观点、催眠关系的具体本质的不同见解。 古典派 ...
现在对催眠有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大家对催眠的了解也是越来越科学,所以就想说一下自己对催眠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朋友们一点帮助。
此派强调的是催眠师的作用而对个案的关注很少,他们对个案的知识水平、信念、参与能力等对催眠效果产生的影响考虑很少。至于此派的观点个人认为是部分来自催眠界的历史人物,例如麦斯麦、夏柯、和弗洛伊德等,虽然他们也有不同的主.........
张但他们共同的都是强调催眠发生在不对称关系中。
他们认为催眠只有放松、直接暗示这些我们认为催眠中最基本的作用。
接受催眠师暗示的状态。
我们猜测他这样说的原因可能是,他不是一位好的催眠治疗师,因此他放弃了催眠认为催眠治疗价值不太大,也正是是因为弗洛伊德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后来许多学习他的心理理论的人也接受了他对催眠的看法,并通常受到外行的普遍认可,而且现在许多书籍、影视作品等对催眠都是做此种宣传的,也就是现在一部分心理医生对催眠的看法,当然此派的追随者们通常都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他们的做法也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催眠的误解的加深。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种传统的催眠观点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催眠治疗中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不过在催眠方式中仍有自己的价值至少对一部分人这是很好的催眠方式,而且在催眠的历史发展中它也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其中就要说说我们的弗洛伊德了,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正是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却阻碍了催眠治疗发展近50年,现在广泛认同的那句“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深度催眠”正是来自我们的弗老大,而
从催眠的历史发展来看首先要说的就应该是这一派了,也可以算是传统催眠了,对本流派的一个极端描述就是:某个具有“ 特殊”心理能力或者“特殊力量”的“强大个体”(催眠师)有一种促使另一个(个案)进入一种相对被动非常容易
标准派 ...
这是现代流行的一个流派,需要我们多说点了,现在一些催眠培训也可以算是标准派的。和传统催眠相似的是他们也是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他们认为被试者对催眠的反映是个体的稳定特质。其实这一派的做法很简单,既然叫标准派,那就是催眠师运用一套标准的催眠程序来诱导被试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个案都保持不变,催眠完后个案要么被催眠要么没被催眠,没被催眠的就是你的感受性太低。简单点的说,就是给你一套词,只要你有中等智力水平有点语言组织能力,对着一个人把它念完
就行了,能不能进催眠状态就是他的事了。
很明显和古典派不同的是他们不强调催眠师的作用,而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个案自己本身的特质。他们认为催眠师永远不会失败,不能进状态是你个案本身的原因。很快标准派的结果就出来,那就是那句话了——只有80%的人能被催眠其中只有20%的人能进入深度催眠。至于这句话对不对,也就是那20%的人能不能进入催眠状态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问题,我们的观点会在下面和大家好好说说。标准派催眠师也在不断的开发、更新诱导语,现在我们听到的那些催眠CD、录音就是对所有人用一种诱导语了,所以有些人不能进状态是很正常的(当然其中也有的是催眠师针对某个个案的录音流传出去的)。而且某些特殊人群听甚至是有危险的,这个问题在这片文章里就不多说了。
标准派还有一个就是开始做的感受性测试,就是一个评估个案对催眠感受性的方法,但个人觉得这个测试也有点问题,比如对一个内视为主要表象系统的个案用内听的测试法就可能会不准,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上学时的偏科,你能因为他的数学不好就说他学习不行吗?也许他别的很棒呢,就像我们的钱钟书,高考数学才十几分,但是他可是清华的学生,成就也有目共睹,能说他成绩不好吗?这个比喻可能不太准确希望大家能理解。而且个案做测试时的反应也会和个案当时的意愿、环境等有关。 而且催眠是一种体验,也就是一种感受,一样的感受外在行为却可能是不一样的,还是打个比方说吧,就是你能不能因为一
个人没有摔东西没有打骂就说他没生气吗?或许他现在就很生气但他也可能不会有这些行为,也就是对同一感受的外在行为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你不能只是因为他的眼皮能睁开就说他没进催眠状态,而这种感受性测试大多数就是以这些外在行为来判断的。正是标准派的这些观点让一些人们相信他们永远不会体验到催眠状态。
现在就要说说标准派的价值了,首先在舞台表演秀上的首选的方式就是标准式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些表演秀大多都算是标准式的了,这种在团体催眠中标准式是很有作用和效率的,尤其是表演秀中。还有标准式这种只改变对象用一种方式进行测试很符合一件事情的原则,那就是实验了,所以标准式对催眠实验是很有帮助的,而感受性测试也容易测出个案对哪种指导语容易产生反映。还有就是标准式的催眠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个很好的开端。当然,如果一套标准的催眠诱导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催眠状态那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了。
我们看到标准派也是有自己的局限和价值,如果你想简单的体验一下催眠状态,那标准式的催眠是一个不错选择,不过如果你幸运的是那20%人呢……
艾瑞克森派 .....
要说这一派首先就要说说我们伟大的催眠治疗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他被称为“现代医疗催眠之父”,是20世纪催眠界的领军人物,他对现代催眠的影响至
松…睡吧…睡吧…”
艾瑞克森不仅是一位催眠师更是一位催眠治疗师,他的催眠治疗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他让心理治疗中有了一种更加快速有效彻底的技术,这也是艾瑞克森派催眠非常有价值的地方,让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并不难也没有多大意义,而催眠后的治疗等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有许多的催眠师在学习艾瑞克森的催眠,但到现在为止我个人认为还没有能超越他的,这其中除了技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想说了这一点大家对他的尊敬应该会更多一点——他17岁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全身瘫痪,只能说话和眼睛动,之后又复发一次,还有色盲、阅读障碍,我想他的身体状况是比不上在看这篇文章的任何人的,但他活到了80岁,治疗了无数人的痛苦给无数人带来了健康和希望,培育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传承者,为人类创造了这么多的知识财富,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他的顽强,不只是催眠界的人更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应该尊重并学习的。 大家也看到了,我对艾瑞克森的描述有很多的个人色彩,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我也不是要你,全都按我说的来,也许有的地方你不会认可我的观点的,但也许有另外一些你觉得你会。我也不知道当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会不会这样想也就是你的大脑自己会说一句话就是这个催眠师说的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我也不能肯定你会不会跟我的一位朋友一样,他对催眠很有兴趣,无意间看见了这篇文
章,坐在椅子上,手按着鼠标,当用电脑看完了这篇文章时就想原来他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但他还是要跟我说我就不让大脑说那句话我就不想那句话。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还是那句话,大家看看就行了,如果对大家有点帮助的话那我就在高兴不过了。
说完了这三派当然就要说说自己的看法了,我们催眠治疗师属于哪一派呢?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专业的催眠治疗师是属于每一派但又都不属于,怎么说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排斥任何一派,但又不会只用一派的观点。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催眠、治疗。我们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而且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比如如果用艾瑞克森派的技术做催眠秀对每个人单独催眠还不如用标准式的效果会更好,但在治疗中艾氏的隐喻故事等技术肯定会比标准式有更大的效果,还要再加上 NLP、精神分析、意象对话甚至催眠状态中的中医穴位按摩等等,还是那句话有道理啊,“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再要说的就是那更个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我们看到前面已经有一种观点了认为是不能的,当遇到没能被催眠的个案时会认为是个案阻抗大或者催眠感受性低而认为个案不能被催眠最终放弃,而我在跟随晓斐老师学习时就确定了一个观点—“所有人都能被催眠,催眠不了是你催眠师的责任。”当我们遇到这种催眠失败的个案时会怎么做呢,很简单——换个方法继续催,今天不行明天接着来。因为来我们这的都
是病人,你是要治病帮助他们的,你要找到最适合他的催眠诱导方式,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
当然并不是说我的能力能达到催眠世界上每个人的地步,不过我仍认为每个人都是能被催眠的,因为有很多情况就是同一个个案不同的催眠师用同一种方式催结果却是不一样,这其中个案当时的情况、和催眠师的关系、信任程度等等对催眠效果都会很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方法合适每个人都是能被催眠的。我还是要声明一下,这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些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一家一派的,朋友们能看看我就很高兴了。。我所谓的流派呢并不是哪家哪派的催眠技巧、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是对催眠的观点、催眠关系的具体本质的不同见解。 古典派 ...
从催眠的历史发展来看首先要说的就应该是这一派了,也可以算是传统催眠了,对本流派的一个极端描述就是:某个具有“ 特殊”心理能力或者“特殊力量”的“强大个体”(催眠师)有一种促使另一个(个案)进入一种相对被动非常容易接受催眠师暗示的状态。此派强调的是催眠师的作用而对个案的关注很少,他们对个案的知识水平、信念、参与能力等对催眠效果产生的影响考虑很少。至于此派的观点个人认为是部分来自催眠界的历史人物,例如麦斯麦、夏柯、和弗洛伊德等,虽然他们也有不同的主.........
张但他们共同的都是强调催眠发生在不对称关系中。
其中就要说说我们的弗洛伊德了,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正是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却阻碍了催眠治疗发展近50年,现在广泛认同的那句“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深度催眠”正是来自我们的弗老大,而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种传统的催眠观点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催眠治疗中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不过在催眠方式中仍有自己的价值至少对一部分人这是很好的催眠方式,而且在催眠的历史发展中它也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我们猜测他这样说的原因可能是,他不是一位好的催眠治疗师,因此他放弃了催眠认为催眠治疗价值不太大,也正是是因为弗洛伊德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后来许多学习他的心理理论的人也接受了他对催眠的看法,也就是现在一部分心理医生对催眠的看法,他们认为催眠只有放松、直接暗示这些我们认为催眠中最基本的作用。而且现在许多书籍、影视作品等对催眠都是做此种宣传的,并通常受到外行的普遍认可,当然此派的追随者们通常都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他们的做法也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催眠的误解的加深。
标准派 ...
这是现代流行的一个流派,需要我们多说点了,现在一些催眠培训也可以算是标准派的。和传统催眠相似的是他们也是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他们认为被试者对催眠的反映是个体的稳定特质。其实这一派的做法很简单,既然叫标准派,那就是催眠师运用一套标准的催眠程序来诱导被试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个案都保持不变,催眠完后个案要么被催眠要么没被催眠,没被催眠的就是你的感受性太低。简单点的说,就是给你一套词,只要你有中等智力水平有点语言组织能力,对着一个人把它念完
就行了,能不能进催眠状态就是他的事了。
很明显和古典派不同的是他们不强调催眠师的作用,而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个案自己本身的特质。他们认为催眠师永远不会失败,不能进状态是你个案本身的原因。很快标准派的结果就出来,那就是那句话了——只有80%的人能被催眠其中只有20%的人能进入深度催眠。至于这句话对不对,也就是那20%的人能不能进入催眠状态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问题,我们的观点会在下面和大家好好说说。标准派催眠师也在不断的开发、更新诱导语,现在我们听到的那些催眠CD、录音就是对所有人用一种诱导语了,所以有些人不能进状态是很正常的(当然其中也有的是催眠师针对某个个案的录音流传出去的)。而且某些特殊人群听甚至是有危险的,这个问题在这片文章里就不多说了。
标准派还有一个就是开始做的感受性测试,就是一个评估个案对催眠感受性的方法,但个人觉得这个测试也有点问题,比如对一个内视为主要表象系统的个案用内听的测试法就可能会不准,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上学时的偏科,你能因为他的数学不好就说他学习不行吗?也许他别的很棒呢,就像我们的钱钟书,高考数学才十几分,但是他可是清华的学生,成就也有目共睹,能说他成绩不好吗?这个比喻可能不太准确希望大家能理解。而且个案做测试时的反应也会和个案当时的意愿、环境等有关。 而且催眠是一种体验,也就是一种感受,一样的感受外在行为却可能是不一样的,还是打个比方说吧,就是你能不能因为一
个人没有摔东西没有打骂就说他没生气吗?或许他现在就很生气但他也可能不会有这些行为,也就是对同一感受的外在行为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你不能只是因为他的眼皮能睁开就说他没进催眠状态,而这种感受性测试大多数就是以这些外在行为来判断的。正是标准派的这些观点让一些人们相信他们永远不会体验到催眠状态。
现在就要说说标准派的价值了,首先在舞台表演秀上的首选的方式就是标准式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些表演秀大多都算是标准式的了,这种在团体催眠中标准式是很有作用和效率的,尤其是表演秀中。还有标准式这种只改变对象用一种方式进行测试很符合一件事情的原则,那就是实验了,所以标准式对催眠实验是很有帮助的,而感受性测试也容易测出个案对哪种指导语容易产生反映。还有就是标准式的催眠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个很好的开端。当然,如果一套标准的催眠诱导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催眠状态那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了。
我们看到标准派也是有自己的局限和价值,如果你想简单的体验一下催眠状态,那标准式的催眠是一个不错选择,不过如果你幸运的是那20%人呢……
艾瑞克森派 .....
要说这一派首先就要说说我们伟大的催眠治疗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他被称为“现代医疗催眠之父”,是20世纪催眠界的领军人物,他对现代催眠的影响至
松…睡吧…睡吧…”
艾瑞克森不仅是一位催眠师更是一位催眠治疗师,他的催眠治疗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他让心理治疗中有了一种更加快速有效彻底的技术,这也是艾瑞克森派催眠非常有价值的地方,让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并不难也没有多大意义,而催眠后的治疗等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有许多的催眠师在学习艾瑞克森的催眠,但到现在为止我个人认为还没有能超越他的,这其中除了技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想说了这一点大家对他的尊敬应该会更多一点——他17岁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全身瘫痪,只能说话和眼睛动,之后又复发一次,还有色盲、阅读障碍,我想他的身体状况是比不上在看这篇文章的任何人的,但他活到了80岁,治疗了无数人的痛苦给无数人带来了健康和希望,培育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传承者,为人类创造了这么多的知识财富,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他的顽强,不只是催眠界的人更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应该尊重并学习的。 大家也看到了,我对艾瑞克森的描述有很多的个人色彩,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我也不是要你,全都按我说的来,也许有的地方你不会认可我的观点的,但也许有另外一些你觉得你会。我也不知道当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会不会这样想也就是你的大脑自己会说一句话就是这个催眠师说的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我也不能肯定你会不会跟我的一位朋友一样,他对催眠很有兴趣,无意间看见了这篇文
章,坐在椅子上,手按着鼠标,当用电脑看完了这篇文章时就想原来他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但他还是要跟我说我就不让大脑说那句话我就不想那句话。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还是那句话,大家看看就行了,如果对大家有点帮助的话那我就在高兴不过了。
说完了这三派当然就要说说自己的看法了,我们催眠治疗师属于哪一派呢?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专业的催眠治疗师是属于每一派但又都不属于,怎么说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排斥任何一派,但又不会只用一派的观点。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催眠、治疗。我们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而且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比如如果用艾瑞克森派的技术做催眠秀对每个人单独催眠还不如用标准式的效果会更好,但在治疗中艾氏的隐喻故事等技术肯定会比标准式有更大的效果,还要再加上 NLP、精神分析、意象对话甚至催眠状态中的中医穴位按摩等等,还是那句话有道理啊,“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再要说的就是那更个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我们看到前面已经有一种观点了认为是不能的,当遇到没能被催眠的个案时会认为是个案阻抗大或者催眠感受性低而认为个案不能被催眠最终放弃,而我在跟随晓斐老师学习时就确定了一个观点—“所有人都能被催眠,催眠不了是你催眠师的责任。”当我们遇到这种催眠失败的个案时会怎么做呢,很简单——换个方法继续催,今天不行明天接着来。因为来我们这的都
是病人,你是要治病帮助他们的,你要找到最适合他的催眠诱导方式,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
当然并不是说我的能力能达到催眠世界上每个人的地步,不过我仍认为每个人都是能被催眠的,因为有很多情况就是同一个个案不同的催眠师用同一种方式催结果却是不一样,这其中个案当时的情况、和催眠师的关系、信任程度等等对催眠效果都会很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方法合适每个人都是能被催眠的。我还是要声明一下,这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些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一家一派的,朋友们能看看我就很高兴了。
------分隔线----------------------------